案例 1:花了 14 萬,賠了 13 萬
和周先生取得聯(lián)系,源于他給我的留言:
之后,他跟我分享了父親從生病到理賠的完整過程。
以下為周先生的自述:
1、住院 14 天,花費 14 萬
2019 年底,父親體檢發(fā)現(xiàn)有主動脈瘤,醫(yī)生建議做心臟支架手術(shù)。
好消息是,手術(shù)很順利,父親沒遭太多罪;而壞消息是,這次住院 14 天,醫(yī)保只報銷 3 萬,需要自費 14.5 萬…
記得出院時,母親聽到要交十幾萬,驚得張大了嘴,嘖嘖著翻找銀行卡,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強裝不動聲色,暗自嘆了口氣,難怪說醫(yī)院不是窮人去的地兒。
2、理賠 13 萬,精確到小數(shù)點
14.5 萬,父母要不吃不喝 4 年才能攢夠,我和妻子都是普通上班族,幫不了多少忙。
也是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我在去年抱著買個安心的心態(tài),給父母兩人都買了份百萬醫(yī)療險。
父親出院后,我就試著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快遞理賠資料。
大概過了一周,保險公司給我和父親分別打過兩次電話,主要詢問住院前的病歷、體檢報告、醫(yī)??ㄊ褂们闆r等。
之后,就石沉大海了…
妻子和父母都說不要抱什么希望,保險理賠哪有這么容易,這涼水澆得我真郁悶。
那段時間,我一天查好幾次理賠狀態(tài),每次都是?“理賠正在進行中”,連我自己都有些灰心了。
就這樣煎熬了三周。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保險公司,通知我理賠審批下來了。我既欣喜,但又半信半疑。
父親的理賠清單
父母好半天才緩過神來,雖然仍有些不敢相信,但從那天起,他們明顯開心多了。
3、從懷疑到信任
幾個月過去,父親恢復得很好,他會掀起衣服給別人看刀疤:“14 萬的高科技在里面!”
還會得意地說:“自己只花了 1 萬,其他都是我兒子買的保險給報銷了!”
如果有人問哪里能買這種保險,再大手一揮:“問我兒子去!”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沒有保險,父親的醫(yī)藥費要去哪里籌?后續(xù)醫(yī)療費怎么辦?這可能要掏空我們兩代家庭。
60 歲買百萬醫(yī)療險每年將近 2000 元,說實話,我心疼了好一陣。
如今看來,這筆錢花得值…
案例 2:從拒賠到理賠,只因一句話
生病理賠這種糟心事,每個人都希望一帆風順,然而有時候難免一波三折。
來自徐州的權(quán)女士就沒那么順利。
1、未如實告知,遭遇拒賠
去年底,她的婆婆不小心摔成骨折,住院共花了 6 萬,社保報銷后,還需自費 2 萬多。
權(quán)女士想起,半年前給婆婆買過一份百萬醫(yī)療險,于是申請理賠。
不料幾天后,她卻收到拒賠通知:? ??
保險公司的拒賠理由是:她在投保時沒有如實告知,婆婆 10 年前做過子宮肌瘤手術(shù)。
這個結(jié)果讓權(quán)女士有點懵。細問之下才知道,婆婆將 10 年前的子宮肌瘤手術(shù)告訴了醫(yī)生,并且被記錄在病歷中。
而這款保險的健康告知,的確詢問了子宮肌瘤(腫瘤的一種):? ?
因此,權(quán)女士確實違反了如實告知,被拒賠有理有據(jù)。
2、據(jù)理力爭,最終協(xié)商理賠
原以為拒賠是不爭的事實,但在權(quán)女士的努力下,事情有了轉(zhuǎn)機。
權(quán)女士咨詢了做保險的朋友,朋友建議向保險公司申訴:雖然未告知子宮肌瘤,但出險是由意外導致的,兩者沒有關(guān)聯(lián)。
幾天后,權(quán)女士收到了一份《理賠協(xié)議書》,讓她很糾結(jié)。
這份協(xié)議用大白話說就是:
這次我可以賠你,但條件是終止合同,以后不再保了。
保險公司這樣做,無可厚非。根據(jù)《保險法》第 16 條:
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未如實告知,影響保險公司承保決定的,保險公司有權(quán)解除合同。
再三考慮后,權(quán)女士接受了協(xié)議,也如約獲得了賠付。
但她也有些犯愁,婆婆年紀大了,經(jīng)歷這次住院,將來更難買到合適的保險。
如果當初投保,能更謹慎一些就好了…
三、寫在最后
我常說,“不惜賠、不錯賠、不濫賠” 是保險理賠的原則。相信通過這兩個案例,你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說千道萬,投保時做好健康告知,就不用擔心理賠糾紛,只要是條款約定的,該賠的都會賠。
理賠并不神秘 :)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