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保費高低和大家的年齡有直接關系。盡管昨天和今天的你的身體沒有什么區(qū)別,盡管30歲最后一天和31歲的第一天的你一樣健康,但只要過了生日當天,保費就會上漲一部分。對于大多數(shù)保險來說,年齡越大,風險越大,保費就越貴。也正因為如此,催生了很多生日之前趕著買保險,如果生日過了,又不急不慌的保險消費者,被稱為“生日黨”買家。那么,在生日前趕著買保險,這樣的做法正確嗎?劃算嗎?
一、從保費看,是正確的
在基礎的人身保障中,重疾險受年齡的影響最大。
同一款重疾險產(chǎn)品,30歲和31歲可能只相差200元,但30年繳費,總保費一下就相差了6000元。而對于35歲+的人群,每大一歲帶來的保費增長會越來越高。
其他險種也是這個道理。
這還不止,當選擇好產(chǎn)品準備付款時,你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能將繳費期拉長到30年,但自己卻只能選擇5年繳費期?
比如某款重疾險,當被保人0-35歲時,最長可以選擇30年繳費,大大減少了每年的繳費壓力;但如果被保人36-60歲,最長就只能選擇5年繳費,年繳保費還高出一大截。
如果產(chǎn)品包含被保人豁免,那么30年繳費期的朋友一旦在此期間出險,還能直接豁免后續(xù)保費。
毋庸置疑,生日之前買保險,的確可以幫助消費者省下一大筆錢。
二、從保額看,是正確的
大家都知道,買保險,保額很重要。比如重疾險,如果你只買個小幾萬的保額,真正出險的時候根本不夠用。
而這個保額,也并不是你想買多少就買多少。光交夠保費不行,你的年齡也得符合產(chǎn)品的風險控制。
比如某款產(chǎn)品,當投保人在B類地區(qū)時,0-40歲最高能投保80萬,41-50歲最高就只能投保40萬,51-55歲最高只能投保10萬……這點保額對于上了年紀更需要重疾保障的中老年人來說,真的杯水車薪。
所以卡在生日前買入保險確實是個好選擇。
但為什么我還是不支持這樣的做法呢?因為——
三、從保障看,是錯誤的,不劃算的
而如果“追著生日買保險”,可能需要面對以下情況:
1、核保需要時間
重疾險、醫(yī)療險和壽險都需要健康告知,如果不符合,需要核保。有的產(chǎn)品不支持智能核保(線上投保,即時可得核保結論,不需要等待),需要保險公司來核保,就需要一定的時間。
受保額、保障范圍、公司效率等因素的影響,核保短則3天,長則半個月。有的情況還會需要被保人體檢,耗費的時間會更長。
如果發(fā)生上述情況,很容易在等待核保結果的過程中,生日已經(jīng)過去了,而保費,也已經(jīng)漲了幾百元了。
2、生日追溯不一定頂用
鑒于核??赡軙⒄`合同簽訂的時間,也為了避免消費者匆忙投保出現(xiàn)問題,有一些保險公司也非常貼心地推出了“生日追溯”這一項功能。即被保人如果剛過生日一段時間,可以按照生日之前的年齡投保,也就是以小一歲的保費投保。
但實際上,這個操作也并不完全安全。
首先,不是每一家保險公司、每一款產(chǎn)品都可以進行生日回溯。
再者,回溯的時間不等,一般3到6個月,符不符合你的情況還兩說。
最后,如果采用了該項功能,以后每年的保費需要提前至生日之前繳納,而不是簽訂合同的日期。
這樣一來,首年的保障往往無法涵蓋12個月,非常不劃算。
3、等待期不能忽略
普通住院類醫(yī)療保險的等待期一般為60天或90天;重大疾病保險的等待期一般為90天、180天或一年。而如果在此期間出險,保險公司一般是不賠的。
所以保險越晚生效,等待期就越晚開始,我們真正受到保障的時間就越遲。
而意外和危險向來未知,并不會因為我們的保險還在等待期就延遲降臨。
綜上,如果卡在生日之前才買保險,其實是有不小的風險和麻煩的。容易手忙腳亂不說,出了問題也沒有解決的時間。
四、什么時候買保險最合適?
一句話概括——自然是越早越好。
如果大家想要在自己生日前成功投保,營造一些投保的儀式感,那么也要預留出充足的時間。一般來說,至少也得空出半個月。
早買,早核保,等待期也早點過去,還多幾個月保障期,實際上更劃算。
年輕的時候身體也更健康,我們可以挑選的產(chǎn)品也更多,豈不美哉?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