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講究前因后果,知道為什么,才能知道怎么辦。所以,想知道保險怎么買才對,我們就要先搞清楚,為什么要買保險、給誰買保險,然后才知道,買什么才對。
一、為什么要買保險
保險保險,保障風險,保障未來、未知、不可防的風險。看到這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讓你有了買保險這個想法。
如果你身體健康,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那你買保險,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候有救命錢;如果肩負重擔,背著一家子甚至兩家人,那你需要的不僅是救命錢,還有這幾口人生活的希望;如果是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那你需要的就是“生病有錢治、休養(yǎng)有錢供”。
搞清楚自己為什么想買保險,才能更進一步的思考,買什么保險才是對的。
下面我會從以上三種情況來主要介紹三種方案,買保險還是要“對癥下藥”才能發(fā)揮最大功效。很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其實不是保險在騙人,而是你對保險的一無所知在“騙你”。病了不去看醫(yī)生,而是自己去琢磨買藥,買回來治不了病,難道你要說藥騙了你嗎?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術業(yè)有專攻,是誰的活就找誰去干。自己不會看病診斷,就去找醫(yī)生,自己搞不懂保險就去找專業(yè)的人來幫你看。保險可不能為“不懂裝懂、坑了自己”的人背這個“騙人”的鍋。
二、保險怎么買才對
1.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這種情況一般有兩類人。
一類是剛畢業(yè)、剛進入社會的,自己還年輕,父母也還年輕,家庭條件不說大富大貴,也算是小康。自己二十出頭,父母也就四十多歲,還是壯年,生活自理沒有問題,還有收入能力。
這類人就目前而言就只需要做好對自己的保障,因為剛進入社會,沒有那么多責任要承擔,但也沒有承擔風險的能力。
第二類就是,家庭只有自己的,說不好聽點,就是還沒成家,父母已故的。這類人在眼下真的就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所以買保險最大的意義就是保自己。
針對這兩類人,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他們有什么風險需要抵御,又有多少能力為自己配置保險。
一個人就自身而言,需要的保障可以看這幾個方面:生、老、病、死。
生時憂病,慮老,思身后事。
上面說到的這兩類人,在當下最迫切的,就是憂病,其次是思身后事。
憂病,我們就從跟病有關的保險來看。跟病有關,常見的無非重疾險、醫(yī)療險。
我們先說比較便宜的醫(yī)療險。我們通常所說的一般說百萬醫(yī)療險,都是報銷型,只要符合合同里約束的范圍,超出免賠額的、合理且必須的治療費用都能報銷,一般保額很高,100萬起,大部分有200萬、300萬,包含自費藥、進口藥等,有些產(chǎn)品還可以報銷質子重離子等一些很花錢的項目。所以治病的錢,我們靠百萬醫(yī)療險就好。
重疾險:合同約定了比較具體的保障內(nèi)容,確診了合同里約定好的病,就會賠錢。
重疾險為給付型,只要確診(或符合其他賠付條件)就能拿錢,這筆錢你拿去干嘛人家都不管,自由支配。
所以重疾險賠的這筆錢,我們一般不把他當做治病的錢,而是當做“后備資源”。
這個“后備資源”是給什么在做后援呢?
前面說了,治病的錢有百萬醫(yī)療險。治病的同時,你的生活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生病了要住院,住院需要人照顧。大病的治療周期長,需要的人力、財力都是很大的。
我們還是接著“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兩類人來說。
如果是第一類,自己還沒成家,父母還年輕有收入的,那么如果生生了大病,除了自己無法正常工作,父母的工作也會受影響。現(xiàn)在最不禁花的就是錢,吃穿住行、醫(yī)療險報銷不了的外購藥、護理費用、康復費用……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家里的儲蓄夠支撐多久?
即便撐過了治療康復期,小康之家變得一窮二白生活拮據(jù),病人的生活質量那什么保證呢?萬一復發(fā),有幾個家庭還能受得起第二次。
如果是第二類人,身邊沒有可以依靠的親人,花錢的地方只多不少。
“后備資源”就是為這些準備的。甚至“后備”也可充當“前鋒”。
百萬醫(yī)療險是報銷制度,也就是說,花了才能報。但是醫(yī)院可不會等給你治了病再要錢,肯定是先交錢后治病的,那這一大筆錢,自己墊付也是大出血,更何況大多數(shù)家庭拿不出這么多錢。
重疾險確診即賠的給付性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自己墊錢也不怕。
有了重疾險和百萬醫(yī)療險,“憂病”這件事,基本算是解決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身后事”。
身后事其實跟當事人本人的的關系很糾結。你說跟當事人沒關系了,也沒錯;但是身后事,還要看當事人生前作為,這又有很大關系。
上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兩類人,在重疾險和醫(yī)療險的選擇上是可以保持一致的,但是在“身后事”的處理上,是需要有不同斟酌的。
第一類人,雖未成家,但有父母。當下不顯,但如果當事人此時身故,父母這個年紀,無論是否選擇再要一個孩子,壓力都是非常大的。說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實際上身上還是擔著父母的未來。
這類人,考慮完自己,就要為父母考慮,也就是自己的身后事。自己如果突然身故,父母現(xiàn)在還有收入能力,但是再過十年,再過二十年呢?等到父母沒有收入能力、年老體弱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前面大半輩子攢下來的錢,是花一分少一分,還是那句話,錢是最不禁花的東西,多點總不嫌多,少了就會一直一直一直的捉襟見肘下去。
所以呢,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我們的“身故保險金”。能賠付身故保險金的保險有三種,第一種——壽險;第二種——意外險;第三種——帶身故責任(或返還型)的重疾險。
第一種,壽險。壽險很簡單,人死了賠錢,無論是因為疾病還是意外,只要不是免責條款里的,其他情況造成的死亡都能賠錢。從保障期限分,壽險可以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從保障責任來分,可以分為死亡險和生死兩全險。
定期壽險比終身壽險便宜,死亡險比生死兩全險便宜。
基于我們現(xiàn)下討論的這類人群都是剛畢業(y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工資不高繼續(xù)不多,所以我們在這里只說最便宜的定期消費型壽險,也就是死亡險。在保障期限內(nèi),人死了賠保險金;合同到期,被保險人人還存活,那不退保費也不用給付保險金,合同終止。
越年輕的人買定期壽險越便宜,25歲左右買定壽,保個三四十年,每年的保費只要六七百塊錢,能買到50萬的保額。
第二種,意外險。意外險也是非常簡單的一個險種,就是保障意外事件對被保險人造成的傷害,導致的身故、全殘都可以獲得賠償。還有意外醫(yī)療部分,因意外事件造成傷害支出的醫(yī)療費用,是可以通過意外醫(yī)療報銷的。
意外險就很便宜了,一般都是一年期的產(chǎn)品,每年的保費只要一二百塊錢,貴的也不過300塊,也是能買到50萬的保額。
第三種,帶身故責任(返還型)的重疾險,這種在這里就不具體展開說了,因為這種一般不太推薦購買帶身故責任的返還型重疾險,保費很貴,且是重疾和身故只能配一個,很不劃算,我們先不談。
那么定期壽險和意外險,買哪個呢?
如果預算比較充足的話,可以都買,年輕人買這兩種保險每年的保費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000塊,一共就有100萬的身故保額。
這筆錢,就是當事人給父母留下的“希望”和“孝心”。
第二類人,身后沒有人,身后事自然簡單許多。意外險就足夠了,可以充分利用意外險中的意外醫(yī)療部分,平時有個磕磕碰碰的,都可以用意外醫(yī)療來保險,意外險的身故保額也足夠了,而且保費很便宜。
總結一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兩類人,買保險可以參考“重疾險+醫(yī)療險+意外險(壽險看個人)”的配置,就可覆蓋當下急需保障的風險。
2. 肩負重責,全家的希望
肩負一個家庭甚至兩個家庭的責任,這可不就是全家的希望嗎。一家老小都要吃要喝,房貸車貸,看病養(yǎng)老,教育費用,都要錢。這可能就是負重前行、舉步維艱的中年人吧。
所以這種人其實很脆弱,但又必須挺直了腰頂著一個家庭的天,一旦倒下,家庭會受到極大的沖擊,不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
那這樣的中年人,怕什么呢?
怕生病,治病要花錢,同時不能掙錢,還得耽誤家人掙錢;怕意外事故,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一個家庭就搖搖欲墜,要散架。
怕生病,還是那兩個,重疾險和醫(yī)療險,有錢治,有錢養(yǎng)。
怕三長兩短,買意外險,買定期壽險。
這里和前面“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不同,壽險不再是可選可不選,而是必須要買。在家庭中的支柱角色,要考慮到留下的車貸、房貸,孩子的教育資金,老人的看病錢、養(yǎng)老費用,還有家庭在一定時間內(nèi)的生活費用。
即使自己不幸身故,也能留下一筆錢讓這個家庭繼續(xù)運轉,給家人足夠的緩沖期去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生離死別,去緩沖對家庭造成的巨大沖擊。
定期壽險+意外險的配置,無論是保額還是保費,都是最合適的。
所以肩負重責的中年人,比較完善夠用的保險配置應該是“重疾險+醫(y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
3. 生病有錢治,休養(yǎng)有錢供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老年群體。其實也不是特別“老年”,因為年紀太大買保險就很難了,主動權就不在買保險的人手里了。
這里說的“老年群體”,是45-60歲年齡段的人。
這個年齡段的人在家庭中承擔什么責任呢?
45-55歲的,還算是比較年輕的,有可能是我們前面說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中第一類人的父母,還有收入能力,還沒退休或者剛剛退休,生活自理完全沒問題,還能幫著帶帶孫子。這個年齡段如果身體沒有慢性病,沒得過大病,買保險的配置可以像中年人看齊。
重疾險和醫(yī)療險,生病了不拖累兒女,只要不在錢上犯難,相信大多數(shù)兒女都是會盡心盡力的給父母治病的。所以這里還要提一嘴前面說到中年人,在給自己配好保障的同時,不要忘記父母存在的風險,為父母配置保險抵御風險,最后保障的肯定不只是父母。
當然了,這個年紀買醫(yī)療險和重疾險要格外注意健康告知,一定要仔細看健康告知里問了什么。有些比較典型的慢性病,像糖尿病、高血壓、乙肝之類的,比較容易看到,但是醫(yī)療險和重疾險對健康告知的要求一般都比較嚴格,千萬不要漏了,不然是會被拒賠的。
另外,很多重疾險的承保年齡就到50歲,超過50歲的人能買的重疾險很少,而健康告知不好過,能買到的保額很少,保費又會比較貴,容易出現(xiàn)保費倒掛,不合適。
那超過55歲,買什么保險保障疾病比較好呢?
可以考慮防癌險和防癌醫(yī)療險。
防癌險就是只保障癌癥的重疾險,確診癌癥就直接賠付保險金,也是給付型。
防癌醫(yī)療險就是只保障癌癥的醫(yī)療險,報銷因癌癥產(chǎn)生的住院治療費用,每年保費也就不到1000塊,同樣是報銷型。
因為只保障癌癥,所以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可以買,健康告知比較寬松,保費和性價比跟這個年紀買重疾險比起來,劃算不少。
還有就是意外險。意外險的保費不會受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既有身故保險金、,還有意外醫(yī)療,比較實用,保費便宜,幾乎是全年齡段都必備的一個險種。
壽險的話,這個年齡段就不太建議購買了,45-50歲之間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考慮一下終身壽險,再大就不要買壽險了。
因為壽險最重要的,是替家庭頂梁柱繼續(xù)他沒完成的責任。但是超過了50歲,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就不再是主要的責任承擔者,此時的責任重心已經(jīng)轉移到了子女身上,自己已經(jīng)變成了家庭責任的一部分,即使倒下,也不會給家庭的經(jīng)濟生命帶來巨大影響,所以除非是用壽險來做財富傳承,不然沒有必要購買,而且年齡越大,買壽險越貴,也只能買到很低的保額。
總結一下,45-60歲年齡段的“老年群體”配置保的思路是“重疾+百萬醫(yī)療+意外險”;如果重疾險和百萬醫(yī)療險因為身體健康原因和年齡原因買不了,就考慮“防癌醫(yī)療險+意外險”。
以上三種人群的保險配置,基本涵蓋了從成年后“少-中-老”三個階段的保險配置思路。
還有一個特殊群體,就是寶寶。人說老小孩老小孩,其實小孩子的保險跟老年人的保險思路是比較像的,就是不承擔家庭責任,只要做到生病有錢治、修養(yǎng)有錢供就可以,壽險不用看了,還是“重疾+百萬醫(yī)療+意外險”。意外險主要是用意外醫(yī)療部分和傷殘部分,身故保險金對于寶寶的父母來說,沒什么意義。因為我相信,父母想要的,只是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而不這筆錢。
傷殘就不同了,說句難聽話,人沒了一了百了,但是最難的就是傷殘。不能放棄,但苦海無涯,父母之愛無邊,無法回頭靠岸,這種情況真的就是花錢如流水了。
三、產(chǎn)品怎么挑
知道買什么,還要知道怎么買。
以上共說到了 6種保險:重疾險、醫(yī)療險、意外險、壽險、防癌險、防癌醫(yī)療險。下面簡單說說這6種保險,怎么買。
1.重疾險
買重疾險要注意三點:健康告知、輕癥保障、保額。
a.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是入門門檻,是被保險公司選擇的一步,這一步?jīng)]走好,后面都白費。
所以,健康告知里的問題,一定要細心查看,如實告知,如實告知,如實告知!不要覺得你不說別人就不知道啊,保險公司難道是冤大頭嗎?
你不如實告知想投保,可以啊,你說什么是什么,你說沒有就沒有,我讓你買。
等你出險了想理賠?你稍等,我先查查你投保時說的是不是真的。
你說的都是真的,沒問題,給你理賠,合作愉快。
查到你故意隱瞞,對不起,你不是個誠實的孩子,我相信你你卻騙我,我不會給你理賠的,退錢也是不可能的,你去告狀吧,《保險法》上白紙黑字寫著呢,故意隱瞞的不用退保費,也可以拒賠,合理合法,你告狀也沒用。
做人要誠實,不過也要有所保留。健康告知里沒問的,就別說了,一個字都別說。人家沒問的你還去主動告知,保險公司也又不會因為你“主動誠實”而對你好感倍增,對你網(wǎng)開一面。對于你的“主動誠實”,保險公司只會看到“這個人風險極高,我不能承?!?,然后,你就被拒之門外了。
總之,問什么說什么就對了。
b.輕癥保障
現(xiàn)在市面上主流的重疾險產(chǎn)品包括重疾、中癥、輕癥三重保障。其中重疾一定要包括保監(jiān)會規(guī)定所有重疾險必須包含的25種重大疾病。這25種重大疾病已經(jīng)覆蓋了95 %以上的重疾風險,所以重疾險的重疾部分是最不需要擔心的。
容易出問題的,就是輕癥部分,因為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輕癥保什么,怎么賠,全看各家良心。有良心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包括高發(fā)輕癥;沒良心的,就放一些非常雞肋的輕癥保障進去,讓你花了這份錢,也買不到相應價值的輕癥保障。
看輕癥保障,就要抓住上句話中的一個重點詞——高發(fā)輕癥。
這11種輕癥是所有輕癥中發(fā)病率最高的,是最需要保障的。如果你買的重疾險輕癥責任里不包含這些占了總發(fā)病率大半比例的輕癥,那這份錢,你花的甘心嗎?
c.保額
有這么一句話,買保險就是買保額。買保險不就是為了得到那份保險金度過難關嗎,如果保額不夠用,那買保險的意義是什么呢?
前面我們分析過,重疾險保險金的作用是當“前鋒”墊付醫(yī)療費以及做“后備”補償收入損失、維持家庭支出。
大家可以假設家中有個人生了大病,治療期間和治療后恢復自主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之前的這些時間里,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財力,折合成錢,就是你要買的保額,建議至少30萬起,正常水平是50萬就差不多夠了,如果預算更多,可以買更高一點的保額。
保額夠用,保險才是真正起到了保險的作用。不光是重疾險,其他險種也是一樣,保額一定要買夠。
2.醫(yī)療險
百萬醫(yī)療險的保額是不用操心了,要注意的是健康告知、報銷范圍、報銷比例。
健康告知我們就不再多說了,百萬醫(yī)療險的健康告知可以說是幾個險種里最嚴格的了,大家認真對待。
a.報銷范圍
報銷范圍要看哪些醫(yī)院能報、哪些花費能報。
一般百萬醫(yī)療險要求在二級或二級以上的公立醫(yī)院治療才可報銷。
必須是“合理且必須”的費用才能報銷。啥叫合理且必須?公司要你去辦個事,公交車兩站地的路程,你非要滴滴一個豪華專車,回來讓公司給你報銷,你說會不會挨罵?
當然保險公司不會罵你,但是可以不給你報銷。但是保險公司也不會閉著眼睛硬說說你這費用不合理我不給你報,還是要看醫(yī)生。醫(yī)生說這是合理且必須,那就是。我們只要服從安排,醫(yī)生說怎么治,我們就怎么治,大家要相信醫(yī)者仁心,沒有不想把自己病人治好的醫(yī)生。
b.報銷比例
說到百萬醫(yī)療險的報銷比例,就要提到社保,提到社保中的醫(yī)保。
醫(yī)保能報銷,但是報銷額度有限、報銷范圍也有限,只能保險在醫(yī)保目錄中的藥,一些進口藥、腫瘤特效藥、比較先進的治療手段、醫(yī)療器材,我們的醫(yī)保都是報不了的,只能靠商業(yè)醫(yī)療險來。
但是,醫(yī)保必須要買。
因為有醫(yī)保的人,在保費和報銷比例上,都比沒有醫(yī)保的人占優(yōu)勢。
有醫(yī)保的,在醫(yī)保報銷后剩下的花費,再減去百萬醫(yī)療險的免賠額(一般是1萬),再剩下的,百萬醫(yī)療險就是100%全額報銷;
沒有醫(yī)保的,減去免賠額,剩下的,就按照60%(大部分是60%的比例)報銷。剩下的40%,就需要自費了。即使是40%,也是不小的一筆錢。
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選產(chǎn)品要選報銷比例高的吧?
3.意外險
大部分意外險產(chǎn)品對健康沒什么要求,不用進行健康告知。意外險要注意的是免責條款、保障內(nèi)容。
a. 免責條款
免責就是責任免除,免責條款里的也就是保險公司不賠的。這些都要在買保險前都看清楚,不然保險又要背上“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萬年黑鍋了。
意外險的免責里一般包括“兩年內(nèi)自殺、吸毒、酒駕或無證等違法駕駛、高風險運動、戰(zhàn)爭、核污染、不可抗的自然災害(地震、海嘯)”。
前面幾個沒啥說的,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要稍微解釋一下。
可能會有人說,地震、臺風、海嘯這種導致的,不也是意外傷害嗎,為什么不賠?
我們就拿臺風來舉例吧,明知道臺風天,你還往危險的地方去,被臺風刮走了或者傷到了,那意外險肯定不賠,因為你是主觀意識的讓自己陷入危險中,不符合意外險“非本意”的條件。
如果你因必要理由正常出行,臺風刮斷了一棵樹,正好你倒霉被樹砸到了,那這個意外險肯定會賠的。
免責條款首先要自己了解清楚,即使發(fā)生了理賠糾紛,自己也能理直氣壯的去要說法。還有就是,有些產(chǎn)品免責條款一大堆,千萬別懶得看,別等到理賠的時候再去“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b. 保障內(nèi)容
意外險的保障內(nèi)容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板塊:一般意外身故/全殘、交通意外身故/全殘、意外醫(yī)療。
其中交通意外,還可分為航空意外、軌道交通意外、汽車交通意外以及輪渡意外。
在以上的意外中,一般交通意外的發(fā)生概率最大,汽車交通意外次之。航空意外、軌道交通、輪渡這三種發(fā)生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所以,一份好的意外險中,最主要的保障內(nèi)容,一定是一般意外事故,次之是汽車交通意外。
如果一個產(chǎn)品航空交通意外有幾百萬保額,但是一般意外只有十萬二十萬,別看了,離開它,它不值得。避重就輕,非“君子”作為。
但是這種產(chǎn)品也不是不能買,總坐飛機出差的、出國的、旅游的,總之跟飛機三天兩頭就要共度一段美好時光的,買一份航空意外險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4.壽險
壽險的注意事項,健康告知、免責條款、保額。
a. 健康告知
壽險的健康告知相比醫(yī)療險和重疾險是比較寬松的,但是也不能輕視。三高、糖尿病一般買不了,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不好買,其他大病要看具體的產(chǎn)品條款。
因為壽險是只要身故,就賠,不管是疾病還是意外導致的,所以一切有高風險誘發(fā)死亡的因素在保險公司看來,都是不承保的理由。
所以身體如果有點小毛病,盡量選擇健康告知比較寬松的產(chǎn)品。
b. 免責條款
壽險的免責條款跟意外險是差不多的,甚至更簡單一些,主要有“兩年內(nèi)自殺、投保人對被保人的故意傷害、酒駕、無證或其他違法駕駛行為、吸毒”這幾條。
c. 保額
壽險的保額還是得好好說一下。
還是那句話,買保險就是買保額。壽險是為了“身后事”準備的,所以在選擇保額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當下要承擔的所有責任,都覆蓋了,保證沒有自己的情況下,家人可以繼續(xù)生活。
壽險的保額應該包括:房貸+車貸+其他負債+子女18歲前的教育撫養(yǎng)費用+父母基本養(yǎng)老費用+家庭5年內(nèi)的正常生活資金。
如果這些保額太高,繳費壓力太大,前三項是至少至少要覆蓋的,留愛不留債,才是你買壽險的意義。
5.防癌險
大家可以把防癌險當做簡化版的重疾險,只保障癌癥。對于年紀大的人來說,買防癌險要比買重疾險劃算的多。也不是只有年紀大的人可以買,年輕人想要多一份癌癥保障,或者是身體健康情況不允許買重疾險的,都可以考慮防癌險,而且年輕人的費率還更便宜。
選擇防癌險主要看三點:保障內(nèi)容、繳費期限和繳費方式、保額。防癌險的健康告知比較寬松,而且針對癌癥方面的比較多,大家做到如實告知就好。
a. 保障內(nèi)容
防癌險的保障內(nèi)容里最好包括原位癌,原位癌在防癌險的理賠數(shù)據(jù)里排名第三,既然花了錢,還是要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chǎn)品。
b. 保障期限和繳費期限
因為防癌險主要針對的人群是老年人,所以在保障期限上,盡量選擇保障終身,如果實在覺得繳費有壓力,也要盡量選擇長的保障期限。
還有繳費期限,盡量選擇長的繳費期限,這樣每年的保費就更少。但是防癌險的繳費期限一般都不會像正常的重疾險一樣可以選擇30年,大多數(shù)都是10年,最長也就20年。并且超過65歲,很多產(chǎn)品都只能選擇躉交。
c. 保額
防癌險可以選擇的保額一般會和年齡掛鉤,年齡越大,可選保額就會越低。但最低也有10萬。建議選擇可以選擇的最高保額。
6.防癌醫(yī)療險
防癌醫(yī)療險的注意事項要看保障內(nèi)容、賠付比例、續(xù)保條款。
a. 保障內(nèi)容
既然是防癌醫(yī)療險,那么與癌癥治療相關的肯定是報銷范圍越大越好。除了
普遍包括的手術費、藥品費、床位費、診療費等等,還要特別注意是否包含特效藥、自費藥、靶向藥、化療放療等治療方式的費用,這些都是治療癌癥常用的。
b. 賠付比例
防癌醫(yī)療險也和百萬醫(yī)療險一樣,經(jīng)過社保報銷剩下的,再減去免賠額,才是防癌醫(yī)療險要報銷的部分。
大多數(shù)產(chǎn)品都是剩下部分100%報銷;如果沒有社保就60%報銷。但是買之前還是要了解清楚,畢竟到了報銷的時候,都是實實在在的錢,盡量選擇報銷比例高的。
c. 續(xù)保條款
所有的商業(yè)醫(yī)療險都逃不過續(xù)保問題,防癌醫(yī)療險也一樣。因為保障期只有一年,每年到期后需要續(xù)?;蛑匦峦侗?。
癌癥的治療周期長,難度大,且易復發(fā)、轉移,所以需要長期的資金支持。如果你買的防癌險拒絕續(xù)保,那這病治到一半,怎么辦?
所以,盡量萱蕚續(xù)保條件寬松的。像那些“曾經(jīng)罹患原位癌或癌癥拒絕續(xù)?!薄袄m(xù)保需要重新進行健康告知拒絕續(xù)?!钡漠a(chǎn)品,還是三思吧。
從為什么買,到買什么,再到怎么買,買保險的三大步驟我們都說到了,最后補充兩點。
第一,以上所有商業(yè)保險之前,請先交社保,請先交社保,請先交社保,全家都要交。社保在前,商保在后;社保是基礎,商業(yè)保險為補充。
第二,家庭總保費支出,不超過家庭年度總可支配收入的十分之一;總保額,不低于家庭年度總收入的10倍。(可支配收入就是總收入減去所有支出,剩下來的閑錢。)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等你把保險扒開看明白了,買保險還不就是小菜一碟。實在整不明白,也別逞強,找點靠譜的、專業(yè)的人幫忙才是正經(jīng)事。買保險可不能像愛迪生搞發(fā)明一樣,不斷在失敗中尋找成功。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拿去買保險,還是一次成功比較好。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