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壽保險,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人也都并不陌生。這類產(chǎn)品的保險責任還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是以人的生死情況為保險標的及給付依據(jù)的!不過產(chǎn)品的具體劃分并不簡單,那么到底壽險是如何分類的呢?壽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比較好?一起通過文章介紹來了解看看吧!
一、關于壽險的分類
壽險是人壽保險的統(tǒng)稱,而一般我們是將最傳統(tǒng)意義上的保死不保生的產(chǎn)品稱之為壽險的,但是實際上除了這類最傳統(tǒng)意義的產(chǎn)品之外,還有兩類壽險,分別是兩全險和年金險。
1、關于傳統(tǒng)意義的人壽險
可以劃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其中終身壽險產(chǎn)品又可以分為定額終身壽險和增額終身壽險,一類是保額固定的一類是保額可以增長的(活的時間越長,領取到的保險金越多,身價越高)。
2、兩全保險
可以稱之為生死兩全保險,具有儲蓄性質(zhì),無論是期滿還是保險期間死亡出險,受益人都能獲得保險金,生死兩全!
也就是我們通俗意義上將的出險就賠,不出險也賠。不過這類產(chǎn)品常見于附加型險種之中。
3、年金保險
年金險更多的是偏向保險產(chǎn)品的理財收益性質(zhì),只要被保險人生存,那么保險方就要按照約定的時間、金額等給指定被保險人支付既定金額。
年金險就是現(xiàn)在為了以后的自己花錢而存錢的一種保險,只要被保人活著,保險公司就會在約定期限內(nèi),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方式、金額給被保人打錢。
當然,從配置角度來看,肯定是必需性依次減弱的,最基本意義的壽險是最為必需的!
二、關于壽險繳費期間的選擇問題
壽險產(chǎn)品的繳費期可以分為躉交和期交兩類,其中,期交的方式又有3年、5年、10年、15年、20年、25年、30年之分,具體還是看產(chǎn)品的保障繳費設計的。
這里,小編是建議大家選擇長期期交的繳費方式的,為什么呢?
三、關于選擇長期期繳方式的原因
1、降低單期的保費交付壓力
在有限的預算水平下,我們想要做高保額的話,唯一途徑就是通過拉長交費期間,來降低單期交付的保額。
2、可以加大保險杠桿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這點跟第一點一樣,想做高保額,繳費期間越長越劃算!
3、可以抵御通脹因素
這點也很容易理解,現(xiàn)在的10塊錢肯定比20年后的10塊錢更值錢,現(xiàn)金價值更高。
因此,在相同的保障條件的情況下,我們選擇長期分期交費,又能加杠桿又能減壓力,還能抵御通貨膨脹,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