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align: left;"> 一條兒童溺水的新聞讓人痛心。重慶米心鎮(zhèn)的 8 名兒童在河邊玩耍,期間 1 人失足落水,旁邊 7 名學生前去施救,但不幸全部溺水死亡...據統(tǒng)計,在我國 14 歲以下兒童中,每年因意外死亡的人數超過 20 萬。那么,兒童常見意外有哪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今天,就來聊一聊少兒意外險。
20200630/adf2dba993b816a7b751cfea3972e4db.jpg" title="兒童常見意外有哪些" alt="兒童常見意外有哪些" width="600" height="400"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一、 溺水:兒童第一意外死因
溺水的場景并不只有野外的河邊,外面的泳池,家里的浴缸,都有可能讓孩子溺水。
很多人以為溺水會大聲呼救,拼命撲騰,但其實,溺水也可能 悄無聲息。
一些孩子直立在水中,嘴巴和鼻子已經被水面淹過,手腳看似在“爬樓梯”,實際卻是拼命掙扎。如果不及時發(fā)現,或許離死亡只有半分鐘距離。
面對溺水風險,家長朋友要格外注意:
不要讓孩子去野外的河道游泳。
不要在孩子游泳時玩手機,也不要讓孩子進入深水區(qū)。
如果孩子不幸溺水無法呼吸,要在第一時間清理口中異物,進行人工呼吸,胸部按壓等動作,等待 120 的到來。
二、燒傷燙傷:家里最常見的意外
除了溺水,燒燙傷也是常見的兒童意外。
前不久,深藍君鄰居的女兒,就被剛煮好的面燙傷了大腿。但鄰居并沒有采取正確措施,而是在傷口上涂了醬油。
因為用錯了方法,孩子的燙傷反而更加嚴重。
類似的事件,每年都有很多。如果了解 正確的急救方法,就能讓孩子少受點罪,可以參考以下 5 個動作:
沖:將燙傷部位用流動清水沖洗,帶走熱量,減少熱損傷。
脫:在冷水中,將傷口表面的衣物脫下,切記不可強行脫掉,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
泡:如果四肢燙傷,可以在冷水中泡 10-30 分鐘,進一步散發(fā)熱量。
蓋:沖洗完后,蓋上無菌紗布或干凈衣服,避免二次感染。
送:如果需要,盡快把孩子送往醫(yī)院。
三、氣管異物:吃出來的“意外”
之前曾看過一條新聞,小男孩因為吃堅果,不小心堵住了氣管,媽媽想用手指摳出來,但沒想到,孩子最后竟沒了呼吸...
每年,都會發(fā)生一些因吞食堅果、果凍等導致窒息的事件。
有些家長會用倒掛身體、手指摳喉嚨等方式應對,但這些做法并不正確,甚至可能把異物推到更深處。
異物卡喉,正確的做法是 海姆立克急救法,我也幫大家找到了 演示視頻,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就能看到。
四、寫在最后
孩子呱呱墜地時,就已經是父母最珍貴的寶兒。
餓了,嗷嗷地找奶喝
困了,軟軟地賴在你的懷里
摔了,哇哇大哭尋找你的安慰
作為父母,我們也要在育兒路上不斷學習,做孩子最可靠的肩膀。
希望所有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