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重疾險最近幾年真的是很火。尤其是在2016年,可以用驚人來形容!雖然受外匯管制、CRS(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機制)的影響,從保費規(guī)模來講,投資理財性質的大額保單已經少了不少,內地居民赴港投保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但是還是有的朋友會好奇,香港重疾險到底好不好,應不應該買一份?
今天就來說說目前香港保險相比國內保險的優(yōu)勢和劣勢。
概覽
※兩地差異
※港險優(yōu)勢
※港險劣勢
※總結
兩地差異
雖然走在香港街頭感覺跟內地其他城市沒什么不同,但無論從經濟結構還是政治制度,香港和內地都有極大的不同:
· ? ? ? ? 法律差異:香港是英美法系,內地是大陸法系,我們所有對于法律的常識和想象,可能在香港都是不適用的,比如法官頭上的白色發(fā)套,和動輒上千港幣按小時計價的律師費用;
· ? ? ? ? 醫(yī)療差異:香港醫(yī)生年收入過百萬是很容易的,私立診所非常多,而國內醫(yī)保制度和醫(yī)療體系,更好地滿足了普通百姓的就醫(yī)需求;
· ? ? ? ? 金融差異: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港幣是和美元掛鉤的,企業(yè)財團能量極大,金融監(jiān)管和內地存在根本的不同。
選擇了香港保險,就只是處于另外一個法律環(huán)境下,簽訂了一份金融產品合同,僅此而已。
港險優(yōu)勢
1、保費低:
國內平均壽命大概70歲,香港平均壽命85歲,而香港發(fā)病率大概是內地的70%。
這就導致在壽命相對較長,發(fā)病率較低的香港,所以同等年齡,同等保險附帶功能的情況下,保費會更低。
2、差異化定價:
香港的保費會區(qū)分吸煙和不吸煙,所以如果不吸煙的人購買香港保險,會比吸煙人群便宜 20% 左右,這就是身體健康最直接的優(yōu)勢。
另外,低保費還和不保某一高發(fā)疾病有關,我們前面說了,香港重疾險不保甲狀腺癌,單單這一點保險費率就至少可以差10個點。
3、收益高:
我們知道國內的重疾險保額都是恒定的,買了 50 萬保額幾十年后還是 50 萬,但是香港大部分重疾險都是有分紅功能。就是保額可以隨著時間推移而提升,可以更好抵御未來通貨膨脹風險。雖然內地也有類似產品,但并不主流。而且從定價看,也偏貴。其實保額一旦增加,也就是理解為用分紅來買保險了,分紅水平越高買到的保額越高,一旦保險公司的分紅假設定的就很低,那自然產品就沒有吸引力。
以今年香港友邦最新產品“加裕智倍?!睘槔?/p>
原保額10萬美金,
首10年重疾賠付13.5萬美金;
第30年重疾賠付約15.7萬美金;
第50年重疾賠付約42.4萬美金;
第65年重疾賠付約101萬美金。
以上為預期,如果公司效益好,還有升。
保險公司效益好的情況下,
第60年重疾賠付就已經達到約200萬美金;
第65年重疾賠付更高達到約300萬美金。
就算退保,也就比賠付低2.5%而已。
4、免體檢保額高:
在香港18歲以下未成年人投保,保額25萬美元以下免體檢;40歲以下,保額45萬美元以下免體檢。但在內地,少兒免體檢重疾險保額最高是80萬,成人的大概50萬,對普通人來說,這個保額也夠了,但對一些高端人群來說,可能內地的額度是偏低的。
5、理賠寬泛:
為了規(guī)范市場,內地前 25 種高發(fā)重疾的定義和賠付條件都是行業(yè)統(tǒng)一的,是由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和保險醫(yī)師協(xié)會統(tǒng)一定義的,各家都一樣,保險公司想改也改不了。
香港每家公司的疾病定義和賠付條件雖然都可以由公司自己制定,但為了迎合國內市場,保監(jiān)會規(guī)定的25種高發(fā)重疾也都是有的,而自然會出現(xiàn)一些病種,香港的疾病定義和理賠條件寬松。
比較典型的就是腦中風后遺癥,內地要求在確診 180 天后仍然留下神經系統(tǒng)的永久性功能障礙,而港險一般不會要求 180 天,有的是幾個星期,甚至有的是 24 小時。
而腦中風在國內的發(fā)病率還是蠻高的~
6、美元計價:
除了上面產品上的優(yōu)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人民幣、港幣、美元可以自由兌換。
而香港保單以美元來投保、賠付的,相當于擁有美元資產了,這對很多有資產配置,或者海外工作、移民等需求的人來說,也非常有用。
尤其最近幾個月人民幣跌幅比較打的情況下,有這方面打算的人更是蠢蠢欲動~
港險劣勢
看了上面幾點優(yōu)勢,你是不是快要按捺不住那顆騷動的心了?哈哈~接下來,Iris想說說,香港保險和內地保險相比,有哪些劣勢,有哪些方面很重要,但你的代理人不會給你講,并被你忽視的部分。
1、保障范圍:
我們知道癌癥大約占到保險公司70%的理賠數(shù)量,所以關注癌癥是非常有意義的,從癌癥定義來講,內地和香港都是以增長、擴散、浸潤周邊組織為特征的惡性細胞,這點上,兩者并無差異。
但是港險一般會把T1N0M0期的甲狀腺癌列為輕癥,只能賠20%左右的保額,而在國內甲狀腺癌也是屬于重疾的,可以獲得100%的賠付。
甲狀腺癌這個疾病,是目前內地重疾險中理賠率最高的,高到什么程度,一半的重疾理賠都是因為它。這個甲狀腺癌是所有重疾中最不可怕的,很多人體檢就能在最早期發(fā)現(xiàn),而早期發(fā)現(xiàn)的治愈率很高,手術后很快就能重返工作崗位。
為了這個甲狀腺癌,內地的保險公司也是叫苦不迭,此前曾有保險公司為了降低風險,把甲狀腺癌單獨拉出來算作輕癥,結果挨批了。所以盡管保險公司很憂愁,但是在內地,甲狀腺癌現(xiàn)在還是屬于重疾險賠付范圍內的。
前面也說了,單單一個甲狀腺癌,如果被踢出重大疾病的隊伍,再保險公司保守估計,也能把內地重疾險保費降10個百分點。
還有一個,原位癌。原位癌就是早期癌癥,在內地,一般來說,只要含有輕癥保障的重疾險,都會寫自己能?!霸话保瑮l款里就是明明白白的寫了“原位癌”三個字。但是在香港重疾險里,關于原位癌的說明采用了列舉法,僅限于XX部位的原位癌,才是在保障范圍內的。這里的區(qū)別有多大大家能看出來了吧。
2、拒賠&理賠:
由于香港和內地,適用的法律不同,保險法規(guī)也不同。
香港“最高誠信原則”和內地的“如實告知原則”
很多香港保險的宣傳,都會提到香港保險公司采取的“嚴核保,寬理賠的”經營理念,理賠更容易。前提是“誠信”
本著最高誠信原則,在香港買保險是你說的,保險公司都信。但日后理賠時如果保險公司發(fā)現(xiàn)你不誠信,那就會拒賠。
而在國內,很多人就算體檢了,體檢報告根本就不看,而且也看不懂。國內施行的是“如實告知”原則,保險公司問你什么你就回答什么,沒問你的,即便有問題,你也可以不用回答。這種情況下,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國內的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是非常適合目前市場的,也是對消費者的保護。即便客戶當時因為疏忽大意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公司也必須承擔賠付責任,不得解除合同或拒賠。
反觀香港市場,很多業(yè)內人士指出,用戶在告知的時候更加接近無限告知,所有的重要事實都是需要告知。問詢的問題也是非常開放式的,比如,“在過去五年內,你曾否遭遇意外或疾病,而沒有在上述提及?”這問詢,就是凡是投保人已知或應當知道的重要事實均應告訴保險公司。這意味著什么?
你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重要事實”,都要告訴保險公司。
一內地投保人于2001年在香港投保了重疾險,在2012年確診肺癌申請理賠。保險公司在進行理賠調查時,發(fā)現(xiàn)投保人在1990-1993年有過靜脈注射案例未向保險公司進行告知,保險公司認為上述事項對于承保有重大影響。最終拒賠并退還投保人保費4.2萬美金。
也許很多人覺得,不就是打個點滴嗎,有那么嚴重嗎?在香港,是否嚴重不是你自己判斷,而是由保險公司判斷。
一位女性由于切除左邊卵巢皮囊瘤后申請住院賠償,保險公司經調查后發(fā)現(xiàn)她于購買保險前兩個月,曾經接受視網(wǎng)膜退化的激光治療。鑒于投保人未披露有關重要事實,保險公司拒絕賠償并撤銷保單。
視網(wǎng)膜和卵巢,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啊,但保險公司就是可以以此為由拒賠的。在內地,還沒聽說哪家保險公司這么干的。
講了這兩處法律層面的不同,其實也好理解為啥說香港保險嚴進寬出了。就是香港保險公司秉承的是最高誠信原則,它的費率便宜,理賠容易,也都是基于如實告知與誠信基礎的,一旦有違這個原則,你一定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3、拒賠維權:
香港保險一旦發(fā)生理賠糾紛,保單適用的是香港地區(qū)法律,不受內地法律保護。當發(fā)生糾紛時,內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申請,如協(xié)調無果,必須在香港找律師打官司,香港地區(qū)的律師費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糾紛或訴訟狀態(tài),花費可能比較驚人,需要投保人承擔經濟費用和訴訟損失。
香港律師費用標準:資淺律師800港幣/小時,資深律師3000港幣/小時;計件收費:20-50港幣/頁,酒店費用大概1000港幣/晚(淡季)。另外,有些case金額低,你說我就賭這一口氣,我認了花錢去找律師,律師都未必接哦。
另外,即使是走到了法官面前,也不會像內地一樣,法院會傾向于保護弱勢群體。在香港,如果一旦理賠出現(xiàn)問題,就是當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的“專業(yè)理解”與被保險人的“合理期待”產生沖突的時候,香港的保險相關裁決(依據(jù)索償局案例)都會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來評判,法院也不會傾向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而在內地,各地法院普遍采用了“合理期待原則”,就是當保險公司對保險合同的“專業(yè)理解”與被保險人的“合理期待”產生沖突的時候,法院應當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解釋。
在內地,保險投訴有保監(jiān)會的12378維權熱線,還是很好用的。
在香港也有一些保險維權救濟渠道,比如“保險索償投訴局”可針對100萬港幣以內的理賠糾紛提供免費服務。但從其披露的數(shù)據(jù)看,每宗投訴都需要提供書面材料且平均處理流程4-6個月,從最終結果看,2016年的374宗已經審結的案件中,只有7宗是投保人獲得支持。但對于內地投保人來說,多一個維權渠道也是好的。
4、費率調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自己的保單,香港的長期健康險的費率是不保證的。
我先跟大家說說什么叫費率保證,簡單地說,就是投保長期重疾險時,保險公司會告訴你,你這個年齡,我每年收多少錢,這個錢數(shù)定下來以后,保險公司是不能再調整的。
而在香港,無論你買的是長期險還是短期險,保險公司都是可以根據(jù)情況調整費率的。而且是保險公司覺得有必要調整就調整,客戶沒有辦法阻止。
一般來說,精算的定價年回報率下降1%,保費會提高10-30%;發(fā)病率大幅提高,保費定價也會提高。影響因素還是很多的。
當然,保險公司說了,費率調整也不會是隨意的或針對個體的,一定是針對群體的,但總感覺有點不踏實。
目前,內地的長期保險都采用保證費率,最新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加入了長期健康險費率可浮動條款。未來,內地的長期健康險可能和香港一樣了,但目前還不是。
5、分紅收益:
一般香港保險的保底收益都不會很高,即便看現(xiàn)在的收益高,或者演示的收益高。
比如有個理財產品計劃,說1歲孩子,5年一共交4.1萬美元。85歲能拿回來1202萬美元,100歲可以累積到3275萬美元。仔細看,這1202萬是被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是保證現(xiàn)金價值,一部分是非保證現(xiàn)金價值。大家能理解什么叫保證什么叫非保證吧?保證部分我是絕對要給你的,非保證就是我可以給你畫大餅,我可以吹牛,反正不承擔法律責任。
保證現(xiàn)金價值只有9.3萬,而非保證現(xiàn)金價值是1192.8萬,可以看出,奪目的1202萬是怎么來的了吧?
簡單算一下,保證部分的收益率是1%,非保證的投資收益率是按照7%來算的。復利的魔力,不可小看啊。如果這個復利不是7%而是6%,那非保證現(xiàn)金價值就從1192萬變成了510萬,如果換成5%,就只有230萬了。
內地的保險公司以前也這么干,現(xiàn)在保監(jiān)會對演示利率有明確規(guī)定,保險公司不敢隨便畫大餅了。
6、理賠時效:
Iris已經接觸了幾個案例,在香港理賠用了3-6 個月的時間才出結論,而國內是條款規(guī)定30日內保險公司一定要出理賠結果,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由于保險公司在國內受到強監(jiān)管,所以會更加規(guī)范和人性化。
當然3個月才出理賠結論的,這個肯定是個案,并不能代表全部情況,不過還是有這種情況發(fā)生的。
總結
買保險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相同的產品,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結論。
今天的文章不是想證明香港保險好不好的問題,更多的是想讓朋友們更全面的了解你想買的產品,讓你自己知道,它到時是否適合你。
如果單純是被代理人忽悠了一下,就覺得香港的月亮都比內地圓,那我覺得真沒必要興師動眾跑香港去買。
這是世界是多元的,無論香港重疾險、新加坡定期壽險、美國保險都是由自己存在的價值,問題的關鍵就是,投保前你要深刻的認識這份保單。
不做功課盲目投保,在國內一樣會被坑。
無論做什么,都要知道自己要什么,這也許是我們人生的終極課題。
如果有朋友的確需要購買香港保險,Iris有以下幾個建議,供大家參考:
1、靠譜的代理
一定要找靠譜的代理,到香港開戶、面簽,把續(xù)期繳費的事兒也要搞清楚,千萬不要留后患。飛單的太多了,Iris就知道有人第一次保費交完,下次保費怎么交都沒著落,但是代理人已經聯(lián)系不上了。
2、一定要做好如實告知
目前的國內的保險市場還很初級,無論是大家金融常識,還是對保險的認識都不夠深入。而且中國人口眾多,知識水平差異巨大,所以如實告知做的不到位的情況非常常見。
目前內地是存在明顯保護投保人傾向的,對于可賠可不賠的,基本上都是會賠付的,而兩年不可抗辯條款,更是消費者的定心丸。
如果抱著上面的心態(tài),在香港買保險,可能會存在極大的風險,不做好如實告知,會存在拒賠的情況,比如甲狀腺結節(jié)、乙肝等情況,一定務必要如實告知。
3、搭配著買:
無論是否購買香港保險,Iris建議朋友們都先在國內購買一份保險來保底,港險如果說不清了,至少還能在國內說道說道,以防一無所有。俗話說,雞蛋別放一個筐里么~起碼在國內買一份消費型定期重疾險吧,不僅保費低,而且保額足夠高,還沒有甲狀腺癌、原位癌等條條框框的限制。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
香港保險代理-重疾險
香港保險代理-重大疾病保險哪種好
香港保險代理:保險20年后取可信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