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貸,產(chǎn)生于原始社會末期,沒有現(xiàn)代銀行制度之前,在民間流行。
特點是:利息超高,會吃人。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其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和高利貸借錢,就相當于和魔鬼做生意,是嫌錢多,還是嫌命長?
即便在如今先進的金融市場中,各種嚴打抨擊下,高利貸總是在潛滋暗長。
其實生活中有資金急需的時候,誰都能理解。
每個人,都有生存要求或物質欲望,
只不過借貸的時候要睜大眼睛看清楚,
別傻乎乎的陷入到“套路”、“非法”、“不合規(guī)”的借貸漩渦中了。
有那么多銀行體系類貸款、銀行下的消費金融公司等一些正規(guī)、合法的貸款類型不去選擇,非得要去碰高利貸,是嫌生活太平淡,非去搞個“轟轟烈烈”嗎?
不論何時,高利貸都是一個能吃人的無底洞……
高利貸的利率標準: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施行后,高利貸的標準不再以是否超過年利率24%為標準,而以是否超過36%為標準。
?
關于“高利貸”的四種不同稱呼如下
一、大耳窿
據(jù)說這個詞出自中國香港,在民間一度很猖獗。
關于起源有兩種說法
其一,香港洋人印(度)人大集會,而放貴利的多數(shù)是"白頭摩羅",那些"摩羅差"戴白頭巾,所以人人都稱他們做"白頭摩羅"。白頭摩羅扮相古怪,愛戴一只大如銅元的耳環(huán),所以耳朵要穿個耳洞,耳垂吃重下垂使耳洞看起來很大,就有人將這耳洞和債務的無底洞聯(lián)想到一起,而創(chuàng)出"大耳窿"的叫法。
其二,昔日錢銀交易,大數(shù)目多數(shù)用 “大頭”(銀元),小數(shù)目為“銅板”(銅錢),高利貸者收數(shù)后,多數(shù)將銀元、銅錢之類塞在耳窿,年久月深,久而久之把耳窿也撐大了。
利息非常高,以利疊利來計算,你可能只借了三五百元,不停復息計算,以日為跨度不停疊利,幾個月后,要還的總額可能要達到幾萬元。
?
二、驢打滾
這個民間很常用,是因為驢是和農(nóng)民最密不可分的勞作工具。驢天生有打滾的習性,喜歡在地上打滾。而民間的這種高利貸就像驢打滾一樣一月一圈的翻倍,用來形容利息翻倍的速度,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多在放高利貸者和農(nóng)民之間進行。借貸期限一般為1個月,月息一般為3-5分,到期不還,利息翻番,并將利息計入下月本金。依此類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長,像驢打滾一樣。
?
三、羊羔息
亦稱"羊羔兒息"或"羊羔利,舊時高利貸的一種,元代已盛行。
這種借款方式是借一還二,也就是說,你借多少錢,第二年就要還雙倍,比如你在年初借了1萬元,那在年末你就要還上兩萬元。
?
四、坐地抽
這種借款方式在一些不合規(guī)的平臺見到的可能會比較多,固定借款時間為一個月,借款時還會被從借款額里扣除一部分,比如你要借款1萬元,那實際只能得到9千元,到期后按照1萬元的本金付利息。
?
在我國,法律禁止放高利貸,但盡管如此,放高利貸的現(xiàn)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存在。他們行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那么高利貸是否違法呢?
首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取締地下錢莊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中規(guī)定:民間個人借貸利率由借貸雙方協(xié)商確定,但雙方協(xié)商的利率不得超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同期、同檔次貸款利率(不含浮動)的4倍。超過上述標準的,應界定為高利借貸行為。其次,通過《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取締地下錢莊及打擊高利貸行為的通知》得知,高利貸是不但不受國家法律保護,還要嚴厲打擊,可知是違法的。最后,刑法中沒有關于高利貸的罪名,只是規(guī)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但在放高利貸的過程中有觸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
小編有話說:不論是哪種借貸的形式,借貸的本質在于方便我們的生活,滿足我們的暫時性需求。但是如果因為不合理、盲目的借貸,讓自己陷入到無邊的負債中,那就失去了借貸的意義。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我們應該理智對待借貸,利用其便利之處,而不是要被它所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