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年多,在經(jīng)歷新冠疫情后我還是決定退掉了兩年前購買的兒子的重疾險。為什么我推翻了之前的抉擇?說白了就是我從看公司看品牌不看合同條款只知道隨大流需要買個保險轉變成了會梳理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要什么,看產品條款,看保險公司經(jīng)營策略,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解下什么時候為孩子配置重疾險?怎么配置合適的重疾險?
一、為什么給孩子買保險?
身體健康,可以充分挑選保險產品,既然健康第一,為健康投資越早越好,我希望未來他不需要像我一樣在保費,與保額之間權衡,給予孩子一生的保障是每個父母的心愿。
二、什么時候為孩子配置重疾險?
總結一下前后的保險方案差別就是顯著提高首次重疾的保額,增加癌癥二次和特疾賠付的責任,為了平衡保費的支出犧牲了身故賠保額的責任,這個在孩子18歲前并無差別,只需在18歲后增加定壽責任,至于為什么身故責任是可以賠保費的(但不能沒有),后面我會分析。除了終身的重疾險,我還額外搭配了消費型的少兒重疾,在孩子38歲之前如果不幸罹患重疾可獲得總計140萬賠付,如果是白血病這種特定疾病可獲得總計240萬賠付。
三、怎么配置合適的重疾險?
當我重新考慮孩子的重疾險配置的時候,我對重疾險的認識經(jīng)過了幾個階段的更迭,從買就對了到重疾險不劃算到不同的人生階段對重疾險的需求不同,其實給孩子買和給大人買需求點不盡相同,至少于我來說是這樣。首次重疾要足夠,如果第一次重疾沒有足夠的治療和康復費用,何談第二次,多次賠付,不分組,沒有同一病因限制,條款最少的限制就是對客戶最大的保護,
癌癥二次,特疾額外賠付,大數(shù)據(jù)顯示癌癥的發(fā)生時間越來越提早,但同時科學的進步使得癌癥的5年生存率越來越高,所以二次賠付我認為是小代價高保障,身故責任必須有,但可以只賠付保費,身故責任是愛的延續(xù),作為父母大概率是用不上的,而我們給孩子買重疾險的初衷就是為他的健康保駕護航。身故賠保額是含了終身壽險的責任,從所交保費劃算的角度來說是劃算的,但如果想在保額和保費上做一個平衡,這是唯一可以犧牲的保險責任。
四、買多少保額,保多久?
當然是保額越高越好,因為醫(yī)療通脹和通貨膨脹,重疾的發(fā)生率和年齡密切相關,通常我們給孩子配置的重疾險是在幾十年后才用得上的,所以如果在一線城市生活我是認為要給孩子配置100萬左右的首次重疾的保額,保額很重要,保額很重要,保額很重要!至于保多久,當然是終身,因為現(xiàn)在身體健康,你可以隨便挑選產品,可是誰也不知道哪天出問題了,再也買不了,補充不了保額了。
五、儲蓄型還是消費型保險?
保險方案可以搭配不同的產品進行全方位組合,儲蓄型還是消費型就看它是否在任何情況都是賠付的,保費是否有損失?如果是定期20或30年的一般可以買消費型的一年也就幾百塊,如果是終身的,當然要買儲蓄型,有身故責任,也許你會覺得身故賠保費不劃算,但是讓我們看看重疾險的現(xiàn)金價值,你會看到即使是身故賠保費的重疾險,年繳3100,在交完20年后,在第28年的時候已超過保費,在第45年的時候翻倍,然后繼續(xù)增長,如果一直沒有發(fā)生重疾,即使退保也能拿回3倍多的保費,這當然是儲蓄型的保險,任何情況沒有本金損失。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太平福祿重疾險怎么樣?有哪些保障?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更多保險問題,咨詢專業(yè)老師快速解答 進入微信搜索微信號:bx33358(點擊復制微信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