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透支46個月后,原本2000元的透支額翻了10倍,變成2萬多元。工行信用卡的持卡人張某收到這“巨額”催款單時嚇呆了!
4年前,張某申請了一張可透支2000元的工商銀行信用卡。據(jù)他稱,多次刷卡消費后,由于一直沒有收到對賬單以及短信提醒還款,久而久之,他也就忘記還款了。如今,46個月過去,2000元加上滯納金和罰息,已經滾成20710.85元。
銀行方面稱,張某在辦卡之初,選擇了自行前往銀行領取對賬單,也沒有開通短信服務功能,因此才沒收到對賬單,銀行是在按合同辦事。同時,銀行提醒,每名信用卡用戶都應及時還款,不能一欠了之。
2000元如何滾成2萬多元?
張某透支2000元后,每月的滯納金應為他最低還款額的10%。一開始每月滯納金僅有幾十元,累計的滯納金被計入下月應還款項,下個月最低還款額自然上升,滯納金也隨之上漲。46個月間,張沒有一次還款記錄,最終他每月的滯納金漲到了銀行“封頂價”——500元。
記者從銀行打出的單據(jù)看到,從2011年5月開始,張某每月的滯納金就已達到了500元,46個月的時間,僅滯納金就超過了1.6萬元。
另外,張透支的2000元還得按日息萬分之五來計算利息,如果一直未還款,上個月的利息金額將累計到下個月當本金,繼續(xù)計算利息。利滾利,如此一累加,相當于年息高達20%,一年就罰息400元。46個月后,欠銀行的2000元加上利息,就變成欠銀行3986元,翻了一倍。
罰息加上滯納金,使得46個月間,欠銀行的2000元變?yōu)?萬多元,翻了10倍還多。
“利滾利”合理嗎
自從信用卡被廣泛使用后,“某男子透支信用卡本金10余萬,拖欠4年變50萬被拘”, “某女子透支信用卡1萬元,8年后本息變成15萬”的新聞就不絕如縷。再加上上述的例子,這些事實告訴我們,信用卡透支的成本實在是太大,消費者要謹防逾期未還款。
據(jù)銀行內部人士透露,如果持卡人不及時還款,那么利息、滯納金、超限費、年費等都會累計進本金計算復利,“利滾利”后,透支百元、賬單萬元也不是沒有可能。
上海財經大學現(xiàn)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認為,客戶自己沒有按時還款,長期拖欠,自己有一定責任。但銀行單方面追求盈利,沒有及時與客戶溝通,也負有道德責任。
事件發(fā)生后,批評銀行太黑的聲音很大:雖說客戶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但銀行方面,如果能夠在客戶申請辦卡時,就持卡人逾期未還款的罰息細則以及風險進行提示,或是除了寄送對賬單外,通過電話或是短信方式提醒持卡人及時還款,或許這樣的悲劇也就不會發(fā)生那么多。